广告
浙江省首例万吨级AOA工艺实现存量污水厂原位改造
来源:温州市国资委
2025-10-16
192

据温州市国资委消息,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公用集团下属排水公司主导实施的瓯江口西片污水处理厂AOA工艺项目启动调试并获关键突破——依托厂区既有AAO工艺存量设施,通过原位技术改造,在“零碳源投加”“气水比接近1”的极限工况下,出水总氮稳定低于准Ⅳ类水质10mg/L 标准,理论上可低至1.5mg/L。这是浙江省首例由传统污水处理厂“存量提质、原位增效、原位降碳”的成功实践。

以颠覆性工艺激活存量设施新质生产力。不同于新建项目的“重投入、扩规模”,该项目核心亮点在于依托既有污水厂存量资产,通过工艺重构与技术赋能,实现设施效能“二次跃升”,诠释“新质生产力”在市政水务领域的落地逻辑:一是原位改造突破存量瓶颈。项目无需拆除原有AAO工艺构筑物,仅通过调整反应池水流路径、优化曝气系统布局,将“厌氧-缺氧-好氧”传统流程重构为AOA“厌氧-好氧-缺氧”逆向模式,深度挖掘原水碳源潜能。这种“最小干预式”改造,不仅缩短工期60%,更减少新建投资超30%,最大限度盘活了污水厂既有设备、管网等存量资产,破解传统改造“大拆大建、成本高企”的痛点。二是顶尖团队把控核心技术。由中国工程院彭永臻院士团队全程主导,在全球首创AOA专利技术体系基础上,针对浙江污水“低碳氮比”(C/N﹤3:1)的共性难题,优化微生物代谢调控参数,确保存量设施在进水水质波动时仍能稳定达标,彻底解决传统AAO工艺“碳源依赖、脱氮效率低”的行业困境。三是科研平台+ Ai赋能提质。项目落地于温州市公用集团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浙江省城市内涝与水污染防控应急技术厅重点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工艺模拟研发平台,为存量设施改造提供精准的技术校准;同时,融合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最新Ai技术与现有PLC控制系统,构建AOA工艺专属Ai大模型,未来将实现“进水水质预判-工艺模式自调节-出水指标预警”全流程自动化运行,让十余年前建设的污水厂具备“智慧化、自适应”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存量改造实现“降本、提质、降碳” 三重突破。相较于新建污水厂或传统AAO工艺升级,该项目通过“原位改造”模式,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应急效益上形成“多赢格局”,凸显存量资产的价值重构能力:一是经济效益,存量设施降本增效显著。经初步测算,项目依托既有设施改造,日均处理1万吨污水每年可降低曝气能耗40%,减少污泥产量15%,零碳源投加节省年药剂费60万元。同时,新建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可减少20%以上的投资成本,为“十五五”期间水务行业“降本增效、轻资产运营”提供路径。二是生态效益,原位降碳助力城市绿色转型。AOA工艺的“零碳源投加”特性,直接减少碳源生产、运输、降解全链条的碳排放(年均减排约200吨CO₂,相当于种植1.1万棵树);加之曝气能耗降低,进一步削减污水厂运营阶段的碳足迹。这种“在存量设施上实现降碳”的模式,契合“双碳”目标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让污水处理厂从“能耗大户”转变为“低碳节点”。三是应急效益,存量设施抗风险能力升级。通过工艺优化,存量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承载能力提升30%,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可有效降低污水溢流风险;同时,项目联动“浙江省城市内涝与水污染防控应急技术厅重点实验室”,将AOA工艺与内涝防控技术结合,实现“污水提标+内涝应急”双重功能,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供“末端保障”,响应“十五五”城市更新领域“系统治理、应急协同”的发展方向。

请填留下的联系方式
以使我们能够高效解决您的需求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