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
过去40多年来,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但仍有285公里的缺口。
这一缺口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填补这一缺口,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方式,将沙漠边缘牢牢“锁住”。经过一年的奋战,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于2024年11月28日顺利合龙。
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285公里空白区被牢牢“锁住”,实现了锁边“合龙”。给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锁边,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从生态角度分析,具体作用如下:锁边工程通过人工干预,将沙漠边缘牢牢“锁住”,防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张。这主要是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方式实现的,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能够固定流沙,使沙源不再向外扩散。锁边工程的实施,不仅阻止了沙漠的扩张,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珍稀濒危物种如野骆驼、盘羊等也得以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建立,将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从而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从经济角度分析,锁边的作用有:锁边工程为交通要道和城市提供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减少了沙漠对基础设施的威胁,保障了交通安全和城市安全。随着沙漠边缘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耕种面积有所增加。当地农民开始尝试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作物,以及枸杞、红枣等经济作物,这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锁边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涉沙旅游业接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收入显著提升,带动了沙漠治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给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锁边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意义。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是对沙漠的一次有效阻击,更是对生态安全的一次重要升级,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网站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