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环境科技承担的2项建工重点科研项目课题《典型污染土壤修复后功能恢复技术研究》(编号:22YJKF-28)、《原位微生物强化修复药剂及装备》(编号:22YJKF-29)进行了结题验收。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陈晓明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会议邀请了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王美华、一建集团总工程师朱毅敏、四建集团总工程师张铭、基础集团总工程师金仁兴、机施集团总工程师贾宝荣和建工集团资产财务部总经理王红顺,以及环境科技总工程师张峰、课题组成员代表和相关部室负责人等出席。
一、典型污染土壤修复后功能恢复技术研究
目前土壤修复技术多数以物理、化学等修复技术为主,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但同时也造成了土壤生态功能的退化。课题以环境科技承接的土壤修复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污染土壤传统常用的物理或化学修复后,土壤发生的盐渍化、酸化、碱化、生物失活、力学变性等各种功能严重退化的特点和难点,对污染土壤修复后再利用的功能恢复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一整套比较系统的解决不同修复技术应用后的土壤功能主要障碍的快速恢复技术对策。本课题申请3项发明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主编团标1项,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修复后土壤功能恢复和质量提升,为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提供新思路。
二、原位微生物强化修复药剂及装备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低碳和成本底等优势,但应用于土壤修复工程的配套设备相对较少,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课题组针对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的长效低耗绿色修复需求,对好氧缓释修复药剂及装备开展了研发工作,以解决好氧修复功能材料在原位污染地层的有效分散与氧气持续供给问题,课题组总结形成了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影响小、适合与其他工程技术联用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体系。本课题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研发药剂1种、开发装置1项,研究成果可在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中推广应用,助力土壤修复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验收会上,项目课题组围绕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技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课题汇报。集团验收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关键技术进行提问和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对进一步完善课题具有指导作用。经专家组认真研究,认为2项课题技术资料齐全,研究成果良好,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同类工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2项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网站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