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炼油基地。其中,齐鲁石化分公司(位于淄博)拥有每年1000万吨的炼油产能,而青岛炼化(位于青岛)和济南石化分公司(位于济南)则分别有1000万吨和500万吨的炼油产能。此外,青岛石化(位于青岛)和胜利石化(位于东营)也是山东省内的知名炼油企业,分别拥有300万吨和280万吨的炼油产能。除了这些大型炼油企业外,山东省内还有许多其他炼油企业,其中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总量高达14820万吨/年。初步统计显示,山东省内共有49家炼油厂,其中包括7家位于淄博市周边地区的炼油厂,淄博周边地区分布多家炼油厂:潍坊7家,东营19家,滨州5家,济南3家。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以及山东省危险废物产生的重点区域,化工企业数量众多,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目前全区共有19家危险废物经营、处置企业,其中综合利用企业占17家,焚烧处置企业占1家,医疗废弃物焚烧企业占1家。然而,这些企业的经营、利用范围有限,目前危险废物的利用水平较低,处置能力相对滞后,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危险废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危险废物是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处置的特殊废物。
一、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废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是指对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废气、废液等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的一系列技术。由于有机溶剂具有高毒性、易燃爆等危险特性,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化法三种类型。
1.物理法包括蒸馏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等。蒸馏法是一种通用的回收技术,适用于溶剂浓度高、对纯度要求高的废有机溶剂回收。吸附法适用于含有低浓度有机物质的废水或废气的回收利用,可大量减少废水、废气等的排放。膜分离法则常常用于对极微小溶剂粒子的过滤和回收。
2.化学法包括催化燃烧法、氧化法、还原法、加氢法等。催化燃烧法在高温状态下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无害物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技术。氧化法则是通过氧化剂将有机废物分解为无害气体的技术。还原法则是将有机废物还原为原始物质的技术。加氢法将有机废弃物通过加氢生成新的有用溶剂,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3.物化法则是针对废有机溶剂的化学性和物理性制定的一种技术。气相吸附和脱附技术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物化技术,通过吸附、脱附过程将有机废弃物分离出来,再经过回收、再生等后续处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领域内的应用现状
废有机溶剂在化工、制药、印刷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产生的废有机溶剂的处理和处置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难题,也是国家危废治理的重点内容。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应用对废有机溶剂的处置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废有机溶剂的回收方面,物理法、化学法和物化法等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废有机溶剂的物理法回收领域,蒸馏、萃取、吸附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化学法方面,氧化、还原、催化燃烧等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化法方面,气相吸附和脱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成本高,回收率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等。因此,如何提高废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等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废有机溶剂的回收和处置问题。
二、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领域内的实际应用案例
二氯乙烷废液是一种含有二氯乙烷的废弃物,常见于化工、制药、印刷等领域。二氯乙烷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因此废液处理和处置需要特别注意。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具体方法需要根据废液的性质和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例如;收集A厂含有30%的二氯甲烷的釜残废液,利用我司的废有机溶剂回收装置(主要是精馏装置)提纯,把二氯甲烷提纯至90%回收再利用。
首先,本项目需要处理6000t/a二氯乙烷废液。该废液平均组成为:水含量为4.5%,二氯乙烷含量为93.4%,重组分含量为2.1%。对于处理废液,采用减压间歇精馏的处理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减压过程采用真空泵实现,而加热则采用饱和水蒸汽。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图1 二氯乙烷废液处置工艺流程图
其次,具体处理工艺描述如下:
原料废液通过罐区卸料泵连续送入常压分相器V113中,经过分相后,水相(W1-1)出界区去废水处理系统,有机相送入原料罐区。年处理物料量为6000t,V113分相器连续处理,处理量为3.5吨/小时,每年需处理72天;R101A/B搪瓷釜每釜的处理量为5t,一釜为一个批次,每批次处理时间4小时,则二氯乙烷废液每年需处理1146个批次,共4584h/a。二氯乙烷回收过程主要产污装置包括常压分相器产生的废水(W1-1),收集后直接排到厂区污水处理系统。最后,物料平衡二氯乙烷回收单元物料平衡,见表1、表2及图2所示。
表1 二氯乙烷废液回收利用物料平衡表(分相器,连续生产1714.3h/a)
表2 二氯乙烷废液回收利用物料平衡表(搪瓷釜,操作时间4584h/a)
三、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与其他危废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
(一)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和其他危废处理技术的优势分析
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是一种危废处理技术,其与其他危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势:
1.环保性: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能够回收有机溶剂,使有机溶剂得到再利用,避免了有机溶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相比之下,焚烧处理技术和填埋处理技术都会二次污染环境。由于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具有环保性,因此在危废处理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经济性: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能够使得废有机溶剂转变为有价值的原料,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其他危废处理技术的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其经济上不是最优的选择。
3.应用广泛: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回收众多的有机溶剂,例如醇、酯、醚、酮等。而其他危废处理技术则专门针对某些污染物进行处理。
(二)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理领域内的劣势分析
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理领域内有着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
1.技术门槛较高: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所需要的高温、高压、高真空、高精度等设施较为复杂,提高了技术的门槛和运营人员的技术要求。因此,其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2.能力有限: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对于废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某些有机物的性质较为复杂,回收效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对于复杂的危废处理问题,需要多种技术的辅助配合。
3.安全风险高: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高温、高压、高真空工作环境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同时,废液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废物需要进行安全处理,不当操作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威胁。
四、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中的应用推广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中的应用推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理领域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策支持:政府可以给予企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如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采用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推广其在危废处理领域的应用。
2.技术提升:对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加大投入,提高其技术水平,提高其回收效率和稳定性。
3.培训服务:针对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操作和维护,应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为企业的应用提供帮助。
4.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共享平台,据此为企业提供废有机溶剂回收、再生方面的服务,推广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应用。
(二)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在危废处置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废有机溶剂是一种危险废物,其处理方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环保领域的重点之一,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化回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探索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这可以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将有机溶剂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产生有害污染物的风险。
2.高效性回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更高效的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这可以采用催化剂、膜分离技术等方法来提高回收效率,并降低废水废气的排放量。
3.资源化回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废有机溶剂的资源化回收技术。这可以通过利用有机溶剂制备新材料、新产品等,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
4.自动化回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开发自动化的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这可以利用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技术来自动化监测废有机溶剂的回收过程,提高回收效率和安全性。
五、结论
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已经在危废处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不同的回收技术,如真空蒸馏、萃取、膜过滤、吸附等,可以有效地回收废有机溶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大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也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物质,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废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已经为危废处置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未来还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为环保事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洋. 危险化学品有机溶剂废液的综合回收利用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5):2.
[2]付益伟, 张满成, 邱成浩,等. 废水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进展研究[J]. 化工时刊, 2022(036-005).
[3]茆亮凯, 孙权, 陈浩. 一种从废有机溶剂中回收溶剂的系统:, CN216963605U[P]. 2022.
[4]付益伟, 张满成, 邱成浩,等. 废水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进展研究[J]. 化工时刊, 2022(036-005).
[5]许德群, 王博. 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酸液回收方法:, CN114142118A[P]. 2022.